转让保险经纪公司牌照怎么交接
转让注册资金五千万的全国性保险经纪公司牌照法人股东一起转让
像这种保险中介公司,还是全国性的保险经纪,实缴了五千万,并且还成立了十多年
这种公司业务量都是挺大的,基本上都在数十亿起步,有的甚至还要上市
业务量大,涉及到的方方面面的问题就多,业务合同和隐藏风险都很多
如果要是做寿险的风险就会更多,更扯皮
我们之前对接南方的一家全国性保险经纪公司牌照,它是主要做寿险的,*后和好几个买家都去实际谈过
但后来也是挺曲折的,卖家实力挺强的,所以很多地方都不让步
*后是在买家做了很多妥协之后这个事情才正常对接下去的
所以过往业务量的多少也是考察这家公司是否好对接的一方面
我这家在转让的过去三年每年业务量都在1.5亿左右,对于这种牌照来说,这种业务量是特别小的
对接起来也好对接
如果你想收购一家保险经纪公司,这一家**是**的选择
保险是一种防范风险的有效手段,但是许多消费者并不清楚如何运用保险来防范风险,甚至存在一些误区。本文通过梳理了一些常见的保险认识误区,希望能帮助大家增进对保险的了解。
误区一:买了保险却没有理赔等于白花钱
在保险期内平安无事的人,容易产生“吃亏了”的想法。其实保险的作用就是帮助降低风险事件带来的损失,而非为投保人带来收益。比如一些保障期限为一年的短期保险产品(如商业车险、百万医疗保险、惠民保等),由于保险期限短,很多消费者并不会产生理赔。但正是有了保险公司对被保险人的风险状况承担保障责任,消费者才能在为美好生活和事业奋斗之时无后顾之忧。因此保险消费者应摒弃未理赔便是白花钱的观念,将保险看作是自身风险管理的必要手段,投保后应该继续做好风险防范,尽*大努力避免发生风险事件。
误区二:身体好,用不着买保险
保险本身就是对未来不确定性的准备。被保险人在身体健康时做好应对风险挑战的准备,就能在遭遇风险事件时具备一定的防护能力。如果被保险人的身体已经不够健康了,保险公司通常会拒绝承保,或者将某些疾病作为除外责任。以重疾保险为例,如果在体检时发现了异常,保险公司在承保时就可能声明不承担因该项异常引发重疾的理赔责任,或者以较高的保险费率予以承保。保险就是未雨绸缪,有备无患,日常生活中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消费者不应以当前身体健康为由放弃做好风险防范的准备,而应及早着手规划风险防范方案。
误区三:孩子有保险就行了
望子成龙是家长们的普遍心态。许多父母习惯把孩子的利益放在自身利益之前考虑,甚至买保险也是优先考虑孩子。许多保险公司也为未成年人设计了教育金保险、重疾保险等。其实孩子真正的依靠是家长或监护人,是家里的“经济支柱”。经济支柱不倒,孩子才能衣食无忧、茁壮成长。如果只给孩子投保,而忽略了家中“经济支柱”的风险保障,一旦家长或监护人遭遇不测,孩子就会失去经济来源,甚至孩子后续的保费都有断缴风险。因此不能忽略家长或监护人的保险。家长投保后可以将保险的受益人指定为子女,这样能确保孩子得到*充分的保障。如果家长确实想给孩子买保险,可以考虑在给孩子投保时,增购投保人身故豁免后续保费附加险,避免因投保人发生风险事件后孩子的保险因保费断缴而失效。
联系方式
-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中路39号建外SOHO24号楼(北办公楼)16层A-1901
- 邮编:100044
- 电话:18500400500
- 联系人:连经理
- 手机:18500400500
- 微信:18500400500
- Email:691886931@qq.com